強化考核,牽住“牛鼻子”。
?
按照相關技術規范每年對市縣兩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量、水源水質達標情況及環境管理狀況開展評估,形成市縣兩級《飲用水水源環境狀況評估報告》報送省生態環境廳,同時將城鎮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納入市政府對各縣區目標績效考核。
?
監測預警,下足“繡花功”。
?
建立水源地水質監測和預警機制,每月對一水廠、二水廠、東城水廠、新城水廠、大公堰應急備用水源地等5個取水口水質監測斷面、橫排頭預警監測斷面開展水質監測,分析水質變化趨勢,準確掌握水質信息,及時開展水質預警;每季度向社會公開1 次水源地到用戶水**全過程水質監測結果,每年進行一次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指標分析并對結果進行公示。
?
健全機制,筑牢“保障網”。
?
健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機制,印發實施《六安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對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進行分級,明確適用范圍及工作原則,確定組織體系與職責、明晰預防預警、應急響應、響應終止及應急保障等各項措施,切實保障群眾飲水安全。
?
學習借鑒,做好“針線活”。
?
充分借鑒“以空間換時間”的“南陽實踐”經驗,制定《六安市東、西淠河和淠河總干渠“一河一策一圖”環境應急響應方案》,結合環境風險源分布等情況,明確環境應急空間與設施建設或使用方法、運轉方式,**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受污染的河水不影響淠河總干渠水源地水質。2022年春節期間,按照應急方案安全處置“淠干飲用水源保護區附近滿載油罐車側翻事故”。
?
原標題:六安市“四舉措”強化風險防控實施飲用水全過程監管
本文轉載自環保在線,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